(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行至路口,車載App便會發出提示;遇到危急情況,車輛便會啟動預警;各個路口交通設施與路上汽車的數據互聯互通,令彼此清晰可感……在天津(西青)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只需安裝一個應用程序并接入網絡,智慧交通的面貌便可窺見一斑。
近年來,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飛速發展,目前正處于技術快速演進、產業加速布局的關鍵階段?!缎履茉雌嚠a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明確提出,加強交通信號燈、交通標志標線、通信設施、智能路側設備、車載終端之間的智能互聯,推進城市道路基礎設施智能化建設改造相關標準制定和管理平臺建設。
作為車聯網領域先行先試的產業先鋒,天津車聯網產業的發展,也是整個行業浪潮的縮影。今年1月至8月,天津車聯網產業鏈上17家規上工業企業產值同比增長15.5%,高于產業鏈平均水平。
引入企業筑巢、灌注資金活水、助力打造技術“護城河”……天津(西青)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等一批項目已經取得落地實效。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專家張亞楠表示,先導區率先提出并建設完成包含虛擬測試場、封閉測試場、開放測試道路在內的完整的三級測試服務體系,目前已累積200萬測試用例。
為推動數字化改革落地,以數字賦能增強城市治堵實效,近年來,嵊州市積極開展智慧交通提升行動。其中,作為數字嵊州的核心內容之一,由嵊州市城投集團推出的“嵊州城市通”APP,將城區路面停車泊位(包括城投集團旗下停車場)、小品出行助力車、公共自行車等三大城市交通服務系統整合歸一,一個平臺即可滿足市民對機動車與非機動車的智慧出行需求,有力推動了嵊州市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模式創新。
作為機動車出行的最后一環,一直以來,停車難、路面停車位周轉率低、停車收費不透明等問題都是城市交通管理的難點、堵點。為更好推動停車資源共享和供需快速匹配,嵊州市城投集團協同中國鐵塔萬物互聯公司積極實施差別化停車收費項目,在前4期的基礎上,第5期項目以實現ETC道路停車全覆蓋為目標,在嵊州主城區及經濟開發區建成了“AI全視頻識別+大數據+ETC”智慧停車管理系統。該系統以高位視頻配合移動視頻巡檢車作為AI全視頻識別入口,以大數據分析和ETC停車繳費系統為數據處理和運營收費提供解決方案,全面兼容公共停車場,真正實現城市公共停車位監管可視化,停車管理無人化,停車收費智慧化。根據《上海市加快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實施方案》,到2025年,上海市初步建成國內領先的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體系。產業規模力爭達到5000億元,具備組合駕駛輔助功能(L2級)和有條件自動駕駛功能(L3級)汽車占新車生產比例超過70%,具備高度自動駕駛功能(L4級及以上)汽車在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實現商業化應用。此外,核心技術研發取得重大進展,核心裝備初步實現自主配套。大規模、多場景、高等級、多車型應用初具規模,智慧交通生態加速融合。智慧道路基礎設施實現重點區域覆蓋,基本滿足車路協同、智慧交通、智慧出行應用需求。規則、標準、監管體系實現突破優化,基本建成系統完善的智能網聯汽車管理體系。
日前發布的《重慶市建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供應鏈體系行動計劃(2022-2025年)》明確,到2025年,重慶市基本建成相對完整、重點突出、全國領先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供應鏈體系,力爭打造1家全國前十、一批全國領先的零部件企業,突破一批重點關鍵技術,形成一批市場占有率居全國前列的單項產品。力爭引進300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推動500家傳統零部件企業轉型升級,零部件領域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100家,全市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規模達到2500億元。
參與評論